【互动回应】人畜共患病分几大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大致可把人畜共患病分为五大类。
(1)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种类繁多,其特点是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这类疾病较难诊治,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这类疾病预防也较困难,且对人类危害严重,其致死率高,是目前威胁人类的头号敌人。如狂犬病、猴痘病、疯牛病等。
(2)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是较病毒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抗菌药物可以杀灭。如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家畜、家禽和人的衣原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和肺炎。
(3)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病原菌可以利用外界条件进行繁殖,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到,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细菌所导致的疾病。如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病。
(4)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真菌是一种比细菌更进化的微生物,能用抗真菌药物控制。如各种动物和人都能感染皮肤真菌病(也称癣),一旦感染这种病,其病程一般较持久。
(5)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以及昆虫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于病原体的不同,其传播途径、寄生对象、发病症状等均不同。一般这类疾病可被驱虫类药物控制。如弓形虫病、血吸虫病、绦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