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734/202507-00002 信息分类: 年度办理情况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5-07-01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2024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16:22 阅读次数:

根据督查安排,现将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市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共29件,其中主办16件、协办13件。主办件于6月30日前按要求全部办理完成,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协办件协办意见于4月30日前全部报送至主办单位。

(一)强化领导责任。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印发《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方案》,调整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定期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对重点建议跟踪督办,所有答复意见逐一审核、签发。分管负责人抓督促,及时督促办理进展、落实办理答复。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做好联络、交办、汇总、督查督办等日常工作。承办科室和局属单位负责具体承办工作。

(二)严格办理程序。一是分解落实任务。接到承办任务后,办公室立即对承办件梳理、登记,制定办理方案和任务分解表,逐一明确分管负责人、承办科室(局属单位)、具体责任人,不定时在工作群进行提醒,严格要求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办理工作。二是完善沟通机制。落实“办前拜访、办中面访、办后回访”机制,提高办理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承办件后,主动与代表联系,了解掌握代表意图,沟通办理信息,找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办理中,通过电话征询、上门面询等方式,与代表保持经常性沟通,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答复时,分管负责人带队,与代表见面答复并征求意见。建议答复后,进行不定期回访,向代表反馈建议落实进展情况。三是规范办理流程。做好编制建议办理流程,细化登记、交办、承办、督办、答复、总结、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确保办理环节有章可循、序时推进、形成闭环。

(三)注重工作实效。代表提出的建议反映了群众的诉求和愿望,也是我们持续推动的重点工作内容。我们以建议办理为契机,坚持把采纳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思路、想办法、求实效,不断改进工作、抓好落实。比如洪吉会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徽州臭鳜鱼全产业发展的建议》,我局从3个方面加快臭鳜鱼产业发展,一是组织领导抓统筹。成立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并发布《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7)》,初步建成中国鳜鱼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创新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实现到2027年徽州臭鳜鱼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目标。二是合作发展重科研。聚焦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在沿用徽州臭鳜鱼传统腌制方法基础上创新改良,制定《臭鳜鱼加工技术规程》,就徽州臭鳜鱼菌群菌种解析、人工控制优势菌群发酵、徽州臭鳜鱼“控盐降臭”等加工工艺和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三是创新驱动亮品牌。3月25日,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成立,推选出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监事长、监事、理事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徽州臭鳜鱼”申报集体商标已开展相关工作,力争2024年底完成申报注册工作。后期将依托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和“徽州臭鳜鱼”集体商标,整合资源,综合运用商标、版权、专利等制度对企业赋能,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知名企业品牌为矩阵的徽州臭鳜鱼品牌体系。

二、市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情况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建议25件。其中,A类件14件,所提问题已解决;B类件11件(11号、12号、15号、57号、58号、71号、103号、154号、170号、173号、177号),问题也均解决。

《关于更好助力我市乡村发展的几点建议》(11号)、《关于以农民为主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12号)。一是开展稳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劳动者的能力状况和就业需求,重点开展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育婴员、直播销售员、茶艺师等免费技能培训,全市有51人参加培训。成功举办三期“乡村振兴”短视频直播创业特训营。通过聘请资深短视频、直播运营大咖、抖音达人作为培训导师,为从事农产品开发、销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创业者开展系统性短视频直播培训。二是有效创造农民务工机会。2022年实际运营的强村公司中,或以承揽工程项目为主要经营内容、或以劳务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或以承包食堂、公厕管护、集镇管理等配套物业服务为主,,这些公司都带动大量的周边农民实现了就地就业。三是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大力招募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公共服务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全市2022年新招募7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从事三支一扶工作,补录111名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人员。为基层输送和培养了一批急需紧缺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关于黄山旅游节举办“中国名茶之都、国际黄山茶博会”的建议》(58号)、《把黄山市茶产业的发展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议》(170号)、《关于加大茶文化建设力度赋能黄山中国名茶之都的建议》(177号)。一是推进“创新+茶业”。大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创新夏秋茶产品,茶叶直供新茶饮模式基本形成,开发出冬茶啤酒、茶日化等创新型茶产品和调味茶、免滤茶包、精品小包装茶等年轻化产品,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全国90%新式茶饮生产商与我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茶叶加工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促进茶产业的多元化延伸,充分迎合国际消费者消费习惯。二是推进“旅游+茶业”。深度融合全市茶业与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集茶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体验、教育研学等为一体的线路、特色小镇、精品茶庄茶馆、综合体200余个(条)。2022年,“梦幻茶旅—探秘祁红·寻梦乡愁”等7条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新安源茶之旅”入围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打造茶叶类博物馆,谢裕大茶博园、松萝茶文化博物馆等常年承接国际友人研学、旅游项目,以茶旅融合形式创新输出徽茶历史文化。三是推进“宣推+茶业”。建立“中国名茶之都”抖音、小红书、B站、公众号、视频号等5大新媒体宣传推广矩阵,每日更新茶产业相关宣推视频,浏览量已超3000万次。持续8年举办黄山茶业发展大会,积极开展非遗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在国际媒体上大量投放广告,黄山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关于减缓农村土地闲置荒废的建议》(57号)、《关于探索建立撂荒地整治利用长效机制的建议》(173号)。

一是加大整治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对于具备耕作条件的,抢抓农时,做到应种尽种,种足种满。对于暂不具备耕作条件的,逐一制定时间表和任务书,确保夏秋时节复耕到位。同时,加大耕地利用监测管理,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全市耕地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对耕地特别是撂荒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二是扶持壮大种粮主体。在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基础上,用好用活财政补助资金。根据“谁种粮,谁收益”的原则,加大补助资金向种粮主体的倾斜力度。市县两级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特别是流转撂荒地进行粮食生产。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针对我市山区农业生产短板和弱项,加大育插秧环节农机具装备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农机农艺融合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有农”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链式服务,提升服务收益,带动自身和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四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合理编制项目方案,推进田块整治工作,切实改善作业条件,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五是健全风险保障机制。全面落实粮食作物补充商业险等保险制度,降低种粮主体种植风险,解决经营后顾之忧。同时,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制定完善野猪等野生动物侵害农作物补偿机制,切实做到野生动物致害“应赔尽赔”,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今天督查会议要求,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和舆论媒体监督,着力完善建议办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督办、反馈和跟踪机制,切实提高建议办理实效。也恳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各位人大代表继续关心关注关爱“三农”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