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133号建议的答复
程虹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活化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保护利用机制方面
在国家层面。202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坚持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在省级层面。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办法》。
在地方层面。黄山区修订《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会员管理正负面清单及奖惩规定》,加大对太平猴魁茶的保护力度。歙县制定出台《歙县梯地茶园系统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有效挖掘、保护、发展、弘扬歙县梯地茶园系统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休宁县板桥乡成立“山泉鱼产业合作社”,制定《古法养鱼技术规范》,将传统技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培育持证传承人87名。黟县柯村镇建立“保护成效积分制”,农户通过参与遗产保护可兑换产业扶持资金,2024年发放奖励金32万元。
二、关于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方面
重点培育“太平猴魁茶文化产业园”,创新“非遗技艺+现代工艺”生产模式,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带动产区茶农亩均增收6800元。休宁“泉水鱼”品牌与盒马鲜生合作开展“从塘口到餐桌”直供模式,2024年实现销售额1.2亿元。歙县“三口柑橘”结合徽派盆景技艺开发“橘树认养”项目,产品溢价达300%,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前黄山毛峰丛栽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祁门红茶文化系统正在申报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已纳入市政府2025年工作目标。
三、关于营造活化利用氛围方面
打造“遗产地沉浸式体验”品牌,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建立“茶人谷”项目,设置手工制茶、茶俗展演等体验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休宁祖源村将山泉养鱼与古法榨油技艺结合,开发“鱼跃龙门”研学课程,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2.3万人次。黟县卢村依托木雕技艺打造“非遗活化工坊”,开发木雕茶盘、古建筑模型等文创产品,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1万元。
四、典型案例
(一)休宁右龙村“山泉鱼+古法榨油”双遗产融合模式:通过建设鱼文化博物馆、榨油工坊,开发“鱼拓画+茶油皂”文创套装,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黄山猴坑村“太平猴魁非遗传承中心”:建立大师工作室5个,开发“非遗技艺体验游”产品,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至92%,相关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典型案例。
(三)歙县石潭村“梯田云海+摄影基地”项目:将梯地茶园与摄影产业结合,培育专业摄影点23处,带动农家乐发展至87家,年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速推进申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积极争取黄山毛峰丛栽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祁门红茶文化系统获批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速推进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二是推进申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与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规划相结合,精准选择、提前规划、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基础,为安徽乃至全国“千万工程”建设提供新标杆。三是加强科技赋能推动遗产价值转化。邀请高层次专家团、省农业农村厅特色农业管理站等来我市进行实地走访,为品牌建设、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感谢您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黄山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2355090
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