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36号提案的答复
凡涛委员:
您在政协市八届委员会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太平猴魁等茶叶品牌”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既是徽商故里、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传统名茶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眉茶出口集散地。围绕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的愿景目标,我市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83亿元。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全面发力不断提升茶产业综合效应,持续做大做强茶产业品牌。
一是抓好标准生产。实施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推广“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依托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黄山)常态化监测,全市鲜叶抽样欧盟达标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全面推进茶叶初精制厂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加工环境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地方标准的茶叶加工标准,截至2025年6月已发展六百里猴魁茶业等58家规上茶企,建成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茶叶加工线近200条,全市茶产业加工年产值超120亿元。发挥全省首个市级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作用,实现产品防伪溯源、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追溯、智慧生产、可视化大数据展示等一体化数字化管理,进一步促进茶叶质量标准化。
二是抓好品牌建设。做好名茶区域品牌培育,建立“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管控体系,截至2025年6月全市共有茶叶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三大名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51.52亿元、49.06亿元、46.6亿元。出台《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等团体标准,制定《黄山传统名茶专用标识管理办法》等规范。制定出台全省首部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常态化开展黄山茶品牌维权执法行动,截至2024年底依法审理侵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涉茶知识产权案件22件,发布涉茶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4个、普法专栏20期。
三是抓好技术创新。加强与安农大、省农科院、黄山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农大皖南试验站等科研平台落户和建立,累计建成茶叶类国家级星创天地6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5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9个,50多位教授和博士团队常年服务茶产业创新。依托黄山高新区徽茶精制智能加工集聚区、休宁县出口茶加工贸易集聚区等平台,做好AI除杂机器人、无人化自动立库、全自动生产线等重点技术应用,截至2025年6月已建成茶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个。开发创新产品,与瑞幸咖啡、喜茶等饮品企业开展合作,打造工业新茶饮绿色制造实验室等重点研发实验室,聚焦夏秋茶利用、红茶低温萃取等方面开展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推出冬茶啤酒、红茶面膜等新型茶产品和衍生品100余款,截至2025年6月全市已与全国90%新式茶饮生产商建立合作共建关系,相关产品年产值超8亿元。
四是抓好链条拓展。深化“茶叶+文化”“茶叶+旅游”“茶叶+美食”等茶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发展最美茶园、培育精品茶庄茶馆、建设综合体等方式做好茶文旅新业态开发,推广“一亩”茶园度假、“一亩”茶园认领等创新探索,截至2025年6月茶园茶景已覆盖市域80%以上景区,发展茶旅观光园、茶博物馆、茶生活民宿等新型业态200余处,开发茶器制作、围炉煮茶、毛峰茶宴等茶文旅产品190余种,每年举办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等相关活动100余场,培育“享云间度假·乐梯地茶园”等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11条,202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400余万人次。
诚如您在提案中所说,近几年黄山市茶产业得到有效发展,但跟国内其他茶叶产区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力、逐步突破,助力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夯实茶园基础。扎实开展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智慧化茶园改造,优化茶园绿色防控措施,建设省级茶叶绿色防控样板区。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态除草等项目,提升山区茶园有机质含量。
二是壮大市场主体。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加快推进茶产业整合集聚。吸引东方树叶、霸王茶姬、喜茶、奈雪等头部茶饮品牌,争取在黄山设立区域研发中心、“第二总部”或旗舰示范工厂。以链式思维发展茶产业,强化基础服务与相关配套,打造集规模种植、加工包装、机械生产、器具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的茶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聚焦科技赋能。通过揭榜挂帅,研发太平猴魁全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祁门安茶清洁化智能化加工一体机、机采鲜叶智能分选成套装备以及山区机器换人茶园采摘和管理设备等。支持茶企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茶产业大脑平台功能,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圈,推动全市打造茶科技高地。
四是推动茶文旅融合。推进祁门红茶文化系统、黄山毛峰丛栽茶园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和歙县梯地茶园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编纂茶文化系列丛书,挖掘古茶道、老茶树等资源,打造全国大美茶山。加快场景革新,推动茶元素进演艺项目、进影视微短剧,打造一批茶空间和文化圣地。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黄山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2323615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