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一条鱼”游出的乡村“振兴路”

发布日期:2025-03-31 16:36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监督与社会事业科 责任编辑:歙县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嬉鱼灯是古徽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年俗之一。歙县作为徽州鱼灯的发源地,通过“非遗活化+产业融合+数字赋能”三维驱动,构建起"技艺传承—产品创新—产业延伸"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吸引游客300万人,带动农文旅消费超20亿元。

一是文化传承:从“非遗薪火”到“全民共舞”。系统性保护。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制定《歙县非遗鱼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鱼灯工坊、作坊24家,开设“第二课堂”累计培训学员51万人。活态化传承。开展“鱼灯制作研学”进校园130场,与安徽省行知学校合作开设鱼灯舞蹈、制作兴趣班。承接省内外高校实践团队20余个,挂牌安医大、安师大“非遗实践基地”。市场化推广。组建15支专业演艺团队(近1000人),赴北京、上海等地商演及传统灯会100余场,创收近1500万元。

二是产业创新:从“传统民俗”到“城市名片”。文创开发。打造“锦小鲤”IP,推出鱼灯文创产品50余款,销售额超500万元。鱼灯手机架入选“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4-2025推荐产品”。数字赋能。纪录片《不嬉不行》获“最佳文化传承纪录片”奖,支付宝、游戏《原神》《江南百景图》推出鱼灯主题内容,首部鱼灯题材微短剧《有种年味嬉鱼灯》将于2025年春节上线。品牌联动。与山东曹县合作开发鱼灯马面裙,注册“锦鲤瞻淇”等商标24个。联合森马、黄山学院、义乌启程玩具公司设计抱枕、首饰等10余款周边产品。

三是文旅融合:从“流量经济”到“共富经济”。产业链延伸。建成全省最大陆基鳜鱼养殖基地,年产量250吨,臭鳜鱼加工2560吨,产值超2亿元,带动餐饮实体1700家、就业5万人。文旅场景打造。常态化举办“徽文化·大地艺术季”,瞻淇村接待游客13.5万人,综合收入2000万元;汪满田村鱼灯销售创收160万元。鱼灯文化节、非遗民俗展演等活动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亮相俄罗斯、瑞士国际文旅推介会。消费新业态。开设非遗馆鱼灯课程、鱼灯剪纸研学,吸引35万人参与,创收1000万元。打造鱼灯主题民宿、饭店25家,营收4000万元;“徽州府有喜”夜游单日观演6400人次,入选皖美消费“十佳”新场景,创收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