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歙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全省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区县创建为契机(全省5个),统筹布局顶层设计,探索数智赋能乡村新路径,以智慧农业、生态治理、产业创新为抓手,全力绘就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歙采缤纷“新安山居图”。在2023年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终期评估中,综合得分位列全国第14名、全省第1名。
一、构建数字农业全链条体系,激活产业新动能
打造智慧养鱼新标杆。聚焦臭鳜鱼全产业链原料供应基地养殖端,创新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室内保温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技术饲养鳜鱼。黄山徽涵康养公司建成“陆基鱼池”160个,每桶饲养量达5000公斤,全省领先发展陆基循环生态养殖。国有公司歙州农文旅集团投资3000万元,新建26亩饲料鳜驯化智慧渔业养殖中试基地,从亲本繁育到成品鱼生产,全过程打造数控循环水高密度养殖饲料鳜鱼科研教学示范数字农业工厂。
推进茶产业数字化升级。以黄山市茶产业大脑建设为抓手,构建黄山毛峰茶数字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智质控平台、生态种植技术应用及品牌强基工程,赋能歙茶产业数字化升级。全省十佳个体工商户歙县小汝家庭农场,托管流转1200亩生态茶园布局区块链溯源系统,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交易,全流程数据可追溯,年产名优茶30多吨,产值1000万元。“歙茶”品牌入列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单,价值30.11亿元。
建立特色果品标准体系。投资400万元在300亩“三潭枇杷”基地布设6处物联网监控系统,制定26项生产标准,构建从“枝头到舌头”“田间到舌尖”的质量管控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枇杷生长全过程。国家级生态农场歙县万兴葡萄园,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及5G智慧果园平台,实时感知气候环境、土壤墒情,实时监测葡萄生长动态信息,实行数字化精准管理。
创新农文旅融合模式。黄山供销集团打造“四月乡村”农艺场,总面积2000亩,是全省供销系统首个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集成智慧大棚环境监测系统与立体种植模式,以现代农业为主轴,生产优质农产品,衍生研学体验、康养度假、田园游乐等12种业态,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农业新质生产力解锁三产融合密码,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体验经济”转型,引领“农业+科技+文旅”升级示范。
二、创新生态资源转化模式,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构建智慧环境治理体系。投入1500万元建设渔政智慧监管系统,1套小目标雷达、11处高清探测点与1个数据指挥中心联动,24小时智能化监管,实现新安江重点水域监控全覆盖,助力十年禁捕。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同乐生态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鸡粪自动转化有机肥,年增产值3000万元。建成绿色种养循环监管平台,覆盖11.5万亩耕地,142家经营主体纳入数字化管理。
探索生态产品交易创新。建成全省首个“两山转化平台”,实现县域生态资源从资源登记到资产转化、交易等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完成全国首例闲置农房经营权网络竞拍、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等创新交易。石门乡竹岭村实现安徽省首笔村级碳汇交易,桂林镇连川水库完成首单水权交易,累计转化生态资产价值超2亿元。构建起“生态资源登记—价值评估—市场交易”的完整链条,促使生态产品从“资源端”向“价值端”高效转化。
推动公用品牌价值转化。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运营县数字乡村馆,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公用品牌专项宣推资金,提升品牌传播力和产品溢价力,创新推出“歙采缤纷”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建歙采缤纷农文旅融合发展协会,并制定农产品准入和管理规范、产品溯源信息管理规范、农产品“一品一策”规范3项团体标准,破解县域优质农产品品类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难以整合系列问题。
三、打造三产融合新业态,发展数字乡村经济
构建电商运营矩阵。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培育100个农产品电商品牌,培养“徽州姑娘”等本土带货主播30名,开展“徽常好物”等公益直播带货专场80余场,邀请抖音头部主播张朱皓然等推介黄山烧饼、臭鳜鱼等30余款特色产品,实现农产品“上云出村”品牌溢价。成功创建淘宝镇1个、省级电商示范镇3个、示范村13个,上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5亿元。
创新智慧旅游模式。数字化手段激活农文旅资源,打造歙县“新安山居图”IP。开发“新安江+茶里”联名款黄山贡菊、茶叶礼盒等文创伴手礼产品,推出瞻淇鱼灯、汪满田鱼灯、卖花渔村、坡山云海等网红打卡点,营造茶花草鱼、梅兰竹菊不同主题景区村庄6个。通过社交媒体精准传播,推动“流量”变“留量”,生成一批“非遗体验+生态观光+文化消费”的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共享信息畅通平台。运用“乐享歙县”微信小程序,整合县域文旅资源,借助图文、视频生动展示宣推,为摄影爱好者、亲子家庭等不同群体精准推送文旅信息,智能行程规划生成个性化方案,并提供票务、酒店的一站式预订。投放“消费券”精准满足游客需求,串联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企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