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杨村乡篁村村,炊烟袅袅。村民汪春梅正在“徽派理事厅”里张罗儿子的婚宴,八仙桌上摆着精致的食盒,厨房里现代化厨具正烹制着标准菜单上的菜肴。“搁以前,这样体面的婚宴少说也得花三四万,现在有了‘家宴新管家’,省了一半钱不说,还办得更好了。”汪春梅笑着说。
在黄山市徽州区杨村乡,像这样既保留传统又节俭办宴的场景已成为新常态。今年以来,该乡深挖徽文化“重礼法、尚勤俭”的治理智慧,创新推出“家宴新管家”模式,让古老的乡风民俗焕发出新的生机。
杨村村民谢和青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去年儿子结婚时,他原打算按老规矩大办,光彩礼就准备了8万元。村里的“红杨党员帮帮堂”得知后,多次上门劝说:“老谢啊,咱们徽州人向来讲究‘勤俭持家’,现在乡里推行新式婚礼,既体面又省钱。”最终,婚礼采用集体颁证仪式,宴席规模控制在10桌以内,省下的钱给小两口添置了新家具。“亲戚们都说这样办更有意义。”谢和青感慨道。
为了让新规落地生根,杨村乡将“汪氏家训”“徽商勤俭训”等传统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创新推出“徽风文明积分卡”。村民谢红霞拿着积分兑换的5kg洗衣粉乐呵呵地说:“我家简办老人寿宴得了积分,换这个实用!”截至目前,全乡已有70%家庭参与积分兑换,大操大办的现象减少了85%。
梅川村“两委”干部谢爱华主动推行传统婚礼、婚丧事宜简办制度,提出零彩礼简化婚礼流程,为女儿小家庭的组建筹备了基础的生活要素,并受邀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参加“零彩礼大家说”节目录播,受到大家青睐。在村头的“徽派理事厅”里,红白理事会会长谢风雷正和几位乡厨商量下周的婚宴菜单。“我们保留‘八仙桌’的老传统,但采用统一采购、标准配菜,一桌能省300元。”半年来已承办家宴10余场,为村民节省约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也逐步增收。
如今,走进杨村乡,红白喜事摆排场的少了,讲文明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精打细算的多了。杨村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乡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方法,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巩固移风易俗成果,推动文化赋能、产业振兴,全方位、多角度激活基层治理效能,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