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桂林国有林场以全面深化林长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林场抚育,培植特色经济树种并套种林下中药材,曾经的低效树种被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桃李杨梅等替代,推动生态林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5年6月20日,无人机拍摄下的歙县桂林国有林场新管管护站县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基地,入眼皆是绿色,沿着山坡层层向上的梯地内,各式苗木郁郁葱葱,将梯地妆点得宛若绿色指纹。走进基地内,宛如进入一个天然氧吧,桃园内成行的桃树上挂满了红色小纸袋,像一群群蝴蝶憩停枝头,为仲夏时节的基地增添了一抹靓丽而独特的色彩。据了解,目前林场桃园为“玉露”“黄金桃”“燕红水蜜”3个品种共2000多株桃树,套袋8万余个,预计产量可达10吨,产值6万元左右。
“套袋具有减少病虫害、降低农残、防止日灼、改善果实着色、促进果实生长、提高果品和耐储性等多种作用。”歙县桂林国有林场高级工程师王月生告诉记者。
科学的种植管理方式,为优质果品产出提供了保障。目前,该林场桃子基地已建成148亩。自2019年建成以来,这片桃林不仅是生态发展的成果,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每年为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王月生说:“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有效盘活利用原有低质低效松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产业,持续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林场‘造血’功能,是‘两山’理念在国有林场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