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在黄山区轮渡村的太平猴魁茶园里,传统采茶景象正悄然改变——高效运转的采茶机械取代了密集的人工采摘,一条条延伸山间的运输轨道则承担起鲜叶下山的重任,这些机械化采摘的鲜叶,将运往黄山区大型茶饮企业,作为新式茶饮的鲜叶原料。
“双抢”时节效率倍增
面对夏季茶园管理与采收的“双抢”压力,黄山区创新引入机械化作业模式。茶园中,工人们操作着轻便的双人手持式采茶机,机械刀片所过之处,鲜嫩茶芽被精准、快速地收入囊中,采收效率较纯手工作业提升显著。现场茶农表示:“以前全靠弯腰手采,累不说,速度也慢。现在用机器,省力太多了,一天能采的面积翻了几倍!”
![]() |
轨道运输破解“下山难”
更令人瞩目的是山间铺设的专用运输轨道。采收下的鲜叶被迅速装入特制容器,稳稳置于轨道运输车上。只需简单操控,轨道车便沿着既定路线平稳滑行下山,彻底告别了茶农肩挑背扛的艰辛历史。崎岖陡峭的山路不再是阻碍鲜叶及时运送的难题。
![]() |
降本增效,夏茶价值再挖掘
茶园负责人介绍,太平猴魁夏茶产量可观,传统依赖人工,不仅成本高企,更面临劳力短缺困境。机械化采收与轨道运输的配套应用,大幅降低了夏茶生产成本。“以往请人难、运茶慢,夏茶效益有限。现在成本降了,效率高了,夏茶也能成为茶农增收的重要来源。”该负责人表示,这些机械化采摘的鲜叶,主要是为黄山区某大型茶饮企业提供鲜叶原料,此举显著提升了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 |
黄山区这一创新实践,是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生动缩影。机械化与智能装备的深度应用,不仅有效缓解了季节性用工荒,提升了产业韧性,更助力太平猴魁这一历史名茶在现代化生产中焕发新生机。未来,黄山区将继续支持此类高效农业模式的推广,以科技力量护航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