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撂荒地”变“致富田” 数字赋能农民增收

发布日期:2025-08-26 08:33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农田与农机化科 作者:安徽经济网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初秋时节,走进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汉沙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秧苗郁郁葱葱,宛如一幅翠绿的画卷在大地上铺展。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生机盎然的景象中涌动着丰收的希望。不远处的80亩油葵种植基地里,嫩茎舒展、绿叶婆娑,正积蓄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然而,这片土地过去却是截然不同的模样。有的区域杂草丛生,有的区域不宜种植,长期存在抛荒、撂荒的情况。

改变开始于2024年底。当时,屯光镇一举破解传统农田“小、散、乱”困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探索“政府+企业+村集体”“三联”合作模式,创新引入市场力量——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农田建设与后期运营无缝衔接,让土地产量叠加、效益叠加。

“我们不是等农田建好才接手,而是全程参与设计、施工和运营。我们与村集体共同成立农业公司,利润分配上村集体占比60%,实现了村集体和企业的双赢。”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波介绍,这种全程参与的模式优点明显。农田从设计开始,就按照数字化、机械化、景观化的标准进行规划,施工过程也有完备的监督机制,完工后农业公司即可进场运营,整个过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矛盾少、配合紧,效率非常高。

这个屯溪区首个由企业主导参与打造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与传统农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智慧”两个字。接手后,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200多亩农田装上“智慧大脑”——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手机APP远程控制灌溉,病虫害预警系统精准指导田间管理。汉沙村的高标准农田还新修了取水井,配备了智能化排水系统,不仅稳定了水源供给,让过去无法种植水稻的地块得以复耕,田块利用率也大幅提高。“有这些科学管理做支撑,亩产预计能达到1100斤。”徐海波语气中满是笃定。

满意的不仅是企业,村集体也对农田的变化感到十分振奋。汉沙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江卫民表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喷灌设施一应俱全,遇上干旱天气能直接洒水灌溉,科技含量很高。结合农业观光设计栽种的油葵,不仅能供游客观赏,还能通过采收葵花籽创造经济效益,实实在在增加了集体收入。

除了汉沙村以外,屯光镇还与有农公司合作,在富礼村、浯村同步推进了高标准农田项目。高标准农田不仅提升了土地效益,更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让屯溪的乡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