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丰梧村通过创新积分制管理和村企共建模式,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走出一条特色乡村发展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黟县碧阳镇丰梧村,崭新的水渠廊桥横卧于碧水之上,村民们坐在桥上休憩聊天。不远处,由废弃茶厂改造而成的朴蔓农场里,游客们正体验着农耕乐趣。而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村里新开的“1元茶馆”只需1元钱就能喝上大碗茶,3元钱理个发,5元吃一碗面。
一、积分制管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丰梧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始于一套创新的积分制管理体系。村里围绕村庄环境整治、爱护集体等5大类,细化了21项积分细则。村民通过主动认领公共区域卫生、参与抛荒地整治等获得相应积分。10积分等于1元,可以在村内茶馆、理发店、面馆等惠民业态消费。“村里现在不仅环境好了,我们的福利也越来越好。”老党员王大爷和邻里们在茶馆里边喝茶边聊天,“用积分就能消费,最主要距离近啊,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惠和福利。”
二、村企共建,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丰梧村采用“村企共建”模式,整合全村资源,与企业开展多种合作。村里盘活集体闲置厂房、村民闲置地块、撂荒地,与朴蔓农场、无名初乡村酒店、丰之谷营地、徽舍小隐民宿等企业共融共生。“村里为企业提供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资产,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企业向村集体支付租金、服务费用;村民则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真正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丰梧村党支部书记胡升平介绍。2024年,丰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8万元。
三、国际视野,高端人才赋能乡村
丰梧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吸引了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关注。2023年,丰梧村与哈佛、耶鲁等高校的建筑导师合作,举办了“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活动。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建筑学子们在丰梧村开展乡村建设,打造了田野驿站、风雨连廊、水渠廊桥等乡村节点。“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是让具备国际视野和乡土情怀的建筑师、设计师以乡村为载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记忆的基础上,用最小干预的微改造方式让乡村更具活力。”IARA乡村研究中心负责人张靓秋表示。
四、记忆博物馆,留住乡愁传承文化
在丰梧村的乡村记忆博物馆里,村民们自发捐赠的40余件老物件构成了“生命长诗”记忆展。展品包括村民家的祖辈举人相、民国课本、缝纫机、簸箩等。这些老物件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也让乡土文化得以传承。这座乡村记忆博物馆建于闲置空地之上,是一座蕴含设计巧思的两层建筑:一层为半开放式公共空间,与环境融为一体;二层为“记忆展厅”,陈列着村民们捐赠的老物件。
五、创新赋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丰梧村依托丰富的农林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玉米、香榧、油茶、茶叶等农林产业。十二都木竹林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香榧、油茶产业,现已建成面积达1100亩的香榧、油茶基地。2024年基地销售收入110万元左右,上缴村集体3.75万元,村民获得分红2.3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丰梧村集中流转村民田地,与朴蔓农场合作,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
漫步如今丰梧村,特色民宿错落有致,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水渠廊桥、田野驿站、乡村记忆博物馆等节点成为游客打卡热点。预计到2025年,丰梧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1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