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全县摸排426处闲置资产,投入2.29亿元开展15处活化试点。
多元模式拓路径。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原则,采取改造重组、村企联建等形式,对旧蚕室、厂房等农村闲置资产进行整体策划开发,与11个村签订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合作协议,争取资金1000万元。
功能植入补短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闲置资产盘活与补公共服务短板结合,利用危旧房、老仓库,建设停车场与老年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改造闲置旅馆、祠堂等为非遗传习基地等复合空间。盘活闲置资产1.55万平方米。
机制创新保长效。通过公开招投标、租赁等方式,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共赢模式。依托数字化图库对全县闲置资产实现动态管理,目前,15处闲置资产场景活化开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