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名单公示

发布日期:2023-01-30 10:15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经区县推荐、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将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名单公示如下,公示时间为2023年1月30日—2月3日。公示期间,如有意见,请向市农业农村局人事科反映,联系电话:0559-2355245。

一、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推荐名单及主要业绩

(一)黄山区农业农村(水利)局。正科级建制,所属事业单位7个,核定行政编制14个、事业编制数99个,现有在编在岗人员102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两强一强”行动为抓手,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指导服务,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打造优质稻米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荣获黄山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谋深谋实谋细工作举措,连续13年承担省水稻新品种试验任务上百组,完成水稻病害鉴定品种(材料)近万份。2022年实现优质专用水稻面积占比95.8%,订单面积占比80.1%。培育“莫闲田”、“徽农耕”、“黄山五丰源”等优质稻米品牌,其中“莫闲田”牌太平湖高山生态米获得“安徽好粮油产品”。组建四处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机大院,累计接收托管作业面积3000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建成1050亩的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完成2200亩“小田改大田”试点任务,撂荒地整治面积6000亩,新增耕地流转2700亩,全区耕地流转面积累计达76897亩。累计发放粮食政策性补贴资金合计约1570万元,惠及农户超3万户次。2022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82万亩、粮食总产4.96万吨,同比上年增0.3%、1%,实现了面积、产量双增长。

(二)休宁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内设机构14个,二级机构13个,共有编制数155名,在编在岗122人。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担负起粮食安全重任,坚持工作“早谋划、强部署、重落实、快行动”,将有限的耕地种足种满,加强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管,加强撂荒耕地整治,在稳定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优质专用粮食占比。足额发放补贴惠农补贴2616万元,惠及农户293486户次,鼓励支持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支持种粮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精准实施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绿色优质化生产。完成高标农田建设0.3万亩,累计达到13.29万亩。培养省级粮食产业化联合体2家,发展种粮大户40余户,粮食生产规模化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全年整治撂荒耕地0.76万亩,县级财政“先建后补”投入资金300余万元。202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06万亩,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总产7.45万吨,较上年增长0.95%。发展优质专用粮食11.2万亩,较上年增长10.7%,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推荐名单及主要事迹

(一)曹长东。男,汉族,中共党员,46岁,黄山市农技推广中心粮油作物指导站站长,农艺师。负责全市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牵头农业农村系统粮食安全考核。以身立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2022年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以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93万亩,大豆面积7.86万亩,分别占任务的100.6%、100.8%。面对去年大范围、长时间高温干旱影响,立足抗灾夺丰收,强化抗灾减灾措施落实,实现粮食总产29.21万吨,较上年增长0.8%,确保大灾之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并获省厅通报表彰。负责推动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创建,强化管理,示范带动,建立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基地3个,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示范片30个,参与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新技术10项,注重良种良法配套,紧抓关键节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培育绿色稻米品牌17个,创建单品种集中连片5000亩以上的种植单元8个,落实订单面积占比达80%,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方秀全。男,汉族,现年41岁,黄山市徽州区灵山村人氏,徽州区农村科普工作带头人。该同志积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热衷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在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典型示范作用。相继荣获2021年第二届“新时代百名黄山好青年”、黄山市“感动黄山新农人”,2022年度徽州区“最美行业标兵”、黄山市乡村“土专家”等称号;安徽省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2014年回乡创业,在徽州区西溪南成立农业公司及农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绿色优质粮油种植、加工、销售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目前流转耕地面积2300余亩,农业机械设备20余台,成立农机合作组织,服务种粮大户及村集体40余家,全年开展水稻油菜耕、种、防、收、烘等服务面积近1.2万余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与一二线城市社区物业、网销平台等开展合作,2022年总计销售收入700万元,助农增收150余万元,带动农户近1300余户,其中脱贫户50余户。加强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选育出优质常规水稻品种1个,病虫害预警及绿色防治国家发明专利3项。积极参与撂荒田整治,开展全程大托管服务面积1000余亩。

(三)程华明。男,汉族,现年48岁,黄山市黟县柯村镇胡门村程家村民组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柯村镇创业致富带头人。始终坚持把笃学笃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力求学得深 、贯得真、落得实。2014年注册成立黟县胡门家庭农场,流转2180亩耕地从事粮油生产加工,先后被评为“黄山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安徽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逐年加大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2022年购置带侧深施肥装置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5台套、油菜种肥同播机械4台套和植保飞机1台套。实施水稻、油菜“三新”技术示范片9000亩,其中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落实“三新”技术示范4900亩,亩效益增收79元。开展水稻、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累计2万亩次。投资240万元建设稻米、菜籽油加工厂,新建6组谷物循环烘干机,开展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周边粮油生产主体困境。积极开展撂荒地整治,通过土地流转、耕地入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带动柯村镇复垦撂荒地达1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