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养足“三气” 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发布日期:2024-11-29 18:43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 责任编辑:凌刚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近年来,黄山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实施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六业千亿”产业振兴行动,聚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坚持健全机制、协同发力,压实产业发展“底气”

完善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全市“三农”工作,设立绿色食品产业专班落实农业产业发展各项举措。优化产业布局,出台《黄山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黄山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5年)》等文件,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加强要素保障。印发《黄山市市级产业扶持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黄山市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若干政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聚焦绿色食品重点领域给予支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近1.06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4.4万亩,统筹省、市财政1.12亿元及“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资金3000万元,用于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组建4支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小分队,按照不同主攻方向精准发力,开展平台招商、链式招商、基金招商等,并实行项目建设进度“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年度考核”,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

坚持重点突破、提质增效,涵养产业发展“生气”

稳定粮食生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7.49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4.56万亩,油菜总产3.41万吨、同比增长3.7%。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发展优质专用水稻38.18万亩、同比增长6%;优质专用水稻占比达92%,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23.1万亩、产量29.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4%、0.5%;水产品和畜产品产量达到1.09万吨、7.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8%、3.69%。

发展特色产业。聚焦“茶花草鱼”等重点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配送插放黄板2500万张,实现绿色防控专项保险全域覆盖。《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系全省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开展第十六届黄山毛峰茶文化节等10余场地方茶事,举办茶文化“六进”系列活动30余次。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发布黄山茶短视频130余条,浏览量1800万,点赞量超15万。完成中药材种植20.5万亩,总产量6245吨,累计建成“十大皖药”基地10个。出台《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召开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推进会·新安茶会和徽州臭鳜鱼产业发展报告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饲料鳜驯化养殖、饲料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茶叶产量4.7万吨,综合产值249.3亿元,同比增长13%;鳜鱼加工量4.4万吨,加工产值超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六业千亿”综合产值858.7亿元,同比增长5.3%。

打响公用品牌。高质量推进“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及产品品牌建设。今年以来,新增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绿色有机农产品48个;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强镇(五城镇大豆)项目1个、累计达6个,19个品牌(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16个)入选2024年省级“皖美农品”、累计达51个。“祁门黄精”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歙县花辰尹黄山贡菊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田园徽州”“黟品五黑”等区域公共品牌亮相2024年度省市县农民丰收节等活动、2024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等赛事。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233.8亿元,同比增长10.8%。

坚持科技驱动、农旅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朝气”

强化科技驱动。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全市“三中心”即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建设进度达70%,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烘干中心4个、育秧中心5个、山区特色区域性农事服务综合体5个。不断提升信息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深入实施“三线三边”“三化”茶园改造工程,开展《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示范创建,综合运用物联网传感、地理信息、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建国内首个黄山贡菊GAP全产业链数字管理服务系统,并生成防伪“身份证”,实现贡菊“带码上线、码上溯源”。

拓展消费业态。发挥山水秀美独特优势,打造茶旅融合、农事体验、研学基地等多形式多样的乡村休闲精品旅游风景线。目前,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9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0个,培育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文化主题博物馆9家(其中A级以上6家),“赏溪头美丽茶园,学非遗鱼灯茶技”等11条路线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安徽歙县梯田茶园、山泉流水养鱼、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3项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创新打造“村字号”IP,推出“徽州味 赛村碗”徽州美食196期,发布“新农人,周一见”61期共157位新农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0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420.7亿元。

推动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工作,加大乡村智慧物流设施等新基建建设,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4个、示范镇19个、示范村65个、示范点88个,行政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培育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52家、年网销额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品牌49个,年均组织开展“春茶上新”“徽常好物”等网络带货直播50余场。联合中国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所组建科技特派团9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累计达26家。安徽省首个茶叶数字化管理平台——“黄山市茶产业大脑”上线运行,已采集茶园面积超4.9万亩、登记茶农近1.2户,实现徽州区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应用场景92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0家。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之基、凝聚产业发展之力、提升产业发展之效,为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提供坚实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