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阡陌间 踏歌向未来 ——黄山市“四好农村路”十年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4-03-12 12:06信息来源:黄山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市乡村振兴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在群山绵延的徽州大地上,乡村犹如散落的明珠,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神奇般地“串珠成链”,连城、连乡、连村、连景、连心,串联起无限的机遇与希望。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十年来,黄山市围绕“四好”目标,以路网提升、道路通达、通行安全保障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美”协调发展,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改变,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铺就通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十年躬耕不辍 愿景变实景

“呈灵潜路将几个古村落以及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全部连起来了,我们现在不仅走得了、走得好,还走得更富了!”在徽州区,村民对家门口的“四好农村路”赞叹有加。如此般美丽的“四好农村公路”在黄山还有很多:屯溪区林瑶路、黄山区三夫路、休宁县源白路、黟县赛宏路、祁门县桃源路……这不仅仅是“走出大山之路”,更是“乡村振兴之路”“走近民心之路”。

十年来,黄山交通人坚持将“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全过程,努力打造“畅、安、舒、美”精品农村路,“久在深闺无人知”的皖南古村落正悄然新生。

——深耕“建好”,农村“出行难”成为历史。截至目前,黄山市农村公路里程达5711公里(其中县道1330公里、乡道1441公里、村道2940公里)。全市累计投资43亿元,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4159.6公里,全面消除等外公路,四级及以上公路达到100%。80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673个建制村均通硬化路。全市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农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深耕“管好”,农村“路长制”长治长安。我市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通过7名县级路长、101名乡级路长、673名村级路长和累计聘用的984名乡村道路专管员的通力协作,实现了全市5711公里农村公路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同时,我市不断推动农村公路“智慧管养”新模式,率先在徽州区试点,建设基于客运车多源信息融合的路况应急协同巡检系统,不断革除传统巡检方式弊端,补齐安全缺失短板,降低道路巡检成本,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巡检效率和病害识别准确率。该项成果被交通运输部列入2022年度“农村公路优秀十大案例”。

——深耕“护好”,农村“品质路”人享其行。我市坚持实施养护工程和强化日常养护相结合,全市共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405公里,完成投资4亿多元。同时,我市注重常态化、规范化养护,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坚持“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原则,进一步提高养护规范化、机械化水平,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

——深耕“运营好”,农村“微循环”物畅其流。“四好农村路”建设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多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让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在全市673个建制村100%通客车基础上,我市先后完成71条农村客运班线286台车辆收购工作,开行城乡公交线路78条,投入公交车辆156台(其中新能源车辆150台),新增公交通达建制村219个,全市建制村公交通达占比74.81%;建成县级农村物流中心7个、乡镇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101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675个,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2023年开行的歙县胡埠口至浙江淳安威坪镇的跨省公交化客运线路,惠及沿线3个乡镇13个建制村约3.5万群众,系我市首条自行运营的跨省公交线路。

十年初心如磐 乡村变“香”村

“有了路,里面的人才能走出去,外面的人才能走进来,村才能活!”祁门县高塘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利胜祥感慨道。

掩映在皖赣交界群山深处的高塘村,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多项民生工程政策支持下,村里的路硬化了,村容美化了,公共设施齐全了,当地特产“高塘肉丝糕”也乘着这条“乡村振兴之路”成功走了出去。2023年,高塘村村集体经济达72万元,其中“高塘肉丝糕”销售3万公斤,为村集体经济贡献25万元。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歙县英坑村,一个坐落在海拔800米以上崇山峻岭间盛产优质山核桃的小山村,苦于交通不便,高额的运输成本曾让收购商们不得不压低收购价格,村民们可谓“抱着金罐子、过着苦日子”。为此,交通运输部门及时投入105万元实施了农合路老村道加宽工程。如今,收购山核桃的车辆能直接开到山顶,收购价格大幅攀升,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长。

农村公路的建设,让原本藏在深山的土特产成了炙手可热的“金疙瘩”。歙县金竹贡菊、黟县“五黑”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依托通畅的路网走出深山,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动力。伴随农村公路网络的通达完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农民也从“卖粮、卖菜、外出打工”的传统收入模式转变为“土地流转租赁、就地务工、运输服务”等多元化收入叠加模式,大批外流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他们在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形成一股农村新兴产业的强大力量,拓宽了农民就业创业和发家致富的门路,农村百姓的实惠正不断“加码”。

作为黄山市5711公里农村公路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市交通运输部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心用情打造“交乡徽应”党建品牌,与乡镇、村等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形成“党建推动、示范带动、上下联动、群众互动”的工作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有力支撑。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深入基层、走访了解、听取意见等多种方式,贴近百姓身边,虚心倾听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求,并派出专业技术干部实地勘测、为乡村群众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项目。市交运局还结合收到的与农村公路建设有关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把服务民生、温暖民心落地在农村公路的发展路上,完成了如徽州天路、街口大桥等百姓关注度极高的建设任务。

十年奋楫扬帆 新旅伴“心旅”

黄山市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因为交通闭塞,很多偏远山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严重制约当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市交通运输部门实施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扩面延伸工程,逐渐将这些隐于一隅的“世外桃源”推向舞台中央,也打开了一扇扇希望之门。

始建于宋代的祖源村位于休宁县溪口镇西南部,偎依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山腰。村内流泉飞瀑、粉墙黛瓦、徽风古韵、生态绝佳,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古桥、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村中千年红豆杉、百亩梯田更是美不胜收。过去因交通不便,村子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贫困。市、县交通运输部门投入资金154.5万元,实施了6.45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极大改善了该村交通运输环境。如今的祖源村,游客如织、民宿林立,村民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曾经默默无闻的贫困村成为名声大噪的度假村,还先后获得“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生态村”“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徽州区,新修的碣石路将红色旅游与沿线山水风光、乡村风情相融合,车行画中、人游景中,让游客兴奋地表示“下次还要来”。

石墙黛瓦,又见炊烟;绿水青山,飞鸟与还。一条条黝黑的沥青路在山水村庄间蜿蜒,与皖南古村落的徽风皖韵相得益彰。在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过程中,黄山交通人不仅注重广度,更加注重精度,在打造精品农村公路方面下足工夫,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绿化亮化、水利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以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画卷”为目标,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路”,把黄山市的名牌擦亮,展示出农村公路与人文、农村公路与自然相融合的魅力,尽显徽派山水和人文之秀丽,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黄山。

十年来,一个个凝聚着民生期盼的出行愿景化作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幸福实景,一张张汇聚着为民情怀的“责任清单”变为一份份让人暖心的“满意答卷”,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群众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真切感受到“四好农村路”的力度和温度。

“来吧,到黄山来,什么都不用带,梦是唯一行李!”市委书记凌云向世界发出诗意邀请。身为新农村“铺路人”,黄山交通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对党忠诚的赤子丹心,引领交通发展众木成林;以为国奋进的壮志雄心,助力乡村振兴破雾冲云;以向天借路的独运匠心,彰显徽派新安水秀山明;以与民谋福的使命初心,回报应和琴瑟厚意深情!